文 | 蒲丽春
图 | 文 涛
9月24日,贵州省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罗晓成一行莅临黔东南州检察院,组织召开民事检察专题座谈会,重点围绕民事条线数字检察工作推进情况把脉问诊,黔东南州检察院及部分基层院民事检察部门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参会。
座谈会上,州、县两级检察机关立足办案实际,积极交流发言,既汇报数字检察工作的进展成效、特色做法,也直面数据整合共享、线索挖掘转化、Deepseek建设应用等方面的难点、堵点,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。
在听取汇报后,罗晓成对我州检察机关在数字检察领域的探索尝试给予充分肯定,针对存在的“跨部门数据共享不足”“模型运行与实际办案需求适配度不高”等问题,结合全省数字检察工作部署与黔东南实际,逐一细致解答,深入剖析问题根源,提供可操作的解决方案。
罗晓成强调
数字检察是推动民事检察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引擎,民事检察部门必须主动破局、精准发力,以数字化转型推动监督质效提升。一要锚定战略定位,筑牢数字思维根基。深刻认识数字赋能对民事检察提质增效的重要意义,彻底改变“重办案、轻数据”的传统观念,将数字思维融入办案全流程,全面提升民事检察工作数字化水平。二要聚焦实战应用,提升民事监督质效。全面应用有关监督模型,压实主体责任,确保完成目标任务,同时结合本地案件特点做好模型本地化适配化,确保模型“能用、好用、管用”;积极探索Deepseek智能体的融合运用,充分发挥智能体在文书分析、法条检索、报告生成等方面的高效优势,将其作为检察官的“智能助手”,通过技术赋能为办案人员“减负增效”。三要强化协同保障,凝聚数字检察合力。对内建立模型应用经验共享机制,定期开展案例研讨与成果交流,及时分享成功经验做法;对外主动对接有关部门,打通数据共享壁垒,为模型运行提供源头活水。